跳到主要內容

典藏文物

典藏文物

資料處理中,請稍後... 資料處理中,請稍後...

光學公用電話卡常用卡

  • 登錄號 : M0200511043
  • 長X寬X高: 8.50x5.40x0.05
  • 完成年代: 1988~1988
  • 公用電話通話卡係用於公用電話系統的一種通話卡片,有預付式及信用式兩種。預付式公話卡如早期的光學公話卡及近期的IC晶片公話卡,適用於卡式公用電話機或投卡兩用公用電話機。光學卡僅適用於光學卡式公用電話機, IC卡僅適用於IC卡式公用電話機。台灣於73年1月起推展光學卡式公話服務,除供撥打電話外,亦適合蒐藏、廣告用途。

盛宣懷相片

  • 登錄號 : M0200507001
  • 長X寬X高: 107.70x93.00x4.90
  • 完成年代:
  • 1880年(光緒6年),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奏准籌設津滬電報線,委派盛宣懷為總辦。隔年成立中國電報總局,並於同(1881)年12 月28 日完成了由天津到上海的電報路線,開放提供民間的收發電報服務,這是我國公眾電信事業的肇始(軍用電信更早)。1882年盛宣懷於上海設立電報學堂,1896年於上海設「南洋公學」,嗣改稱上海「交通大學」,1899年奏准電報局兼辦電話,自南京開始試辦,1903年在北平、天津、廣州三處裝機通話,自才有官辦之電話局。

沈葆楨照片

  • 登錄號 : M0200507002
  • 長X寬X高: 107.50x93.20x4.80
  • 完成年代:
  • 同治13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臺灣,沈葆禎臨危授命前往台灣,辦理防務籌謀保台,隨即渡台勘查奏報朝廷,謂台灣南北狹長需設電報以速通軍情,隨即於安平興建砲台(億載金城),購置西洋巨砲以為防禦,因此之後丁日昌完成大清最早第1條電報線。

李鴻章照片

  • 登錄號 : M0200507003
  • 長X寬X高: 107.70x93.30x5.43
  • 完成年代:
  • 李鴻章早年投入軍旅,曾率領淮軍,和曾國藩的湘軍,共同消滅太平天國,隨後又平定捻亂。清日甲午戰爭大清戰敗,1895年李鴻章赴日談判,在日本壓力下被迫不得不與日相伊藤博文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之後仿效西方推行洋務運動,任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1880 年(光緒6 年)奏准籌設津滬電報線,委派盛宣懷為總辦。隔年成立中國電報總局,並於1881年12 月28 日完成了由天津到上海的電報路線,開放提供民間的收發電報服務。

劉銘傳照片

  • 登錄號 : M0200507004
  • 長X寬X高: 107.80x93.30x4.80
  • 完成年代:
  • 光緒11年1885年台灣升格設省,派劉銘傳為首任台灣巡撫經營台灣,築鐵路、設電報、通航運、建炮台、拓外銷等建設。電信建設如下:1.      光緒12年1886年劉銘傳建設台北基隆淡水,延伸彰化至台南計畫,2. 光緒13年1887年建設自淡水至福州,及安平至澎湖的海底電報電線。3.光緒14年1888年台灣南北間電報電線聯絡終告完成。

李第福勒斯特相片

  • 登錄號 : M0200507005
  • 長X寬X高: 107.50x93.30x4.80
  • 完成年代:
  • 李第福勒斯特(Lee de Forest )於1906年將佛萊明(John Ambrose Fleming )所發明的二極管研究改進成具有放大作用的第一個三極管(triode vacuum),能將微弱的電信號放大及增強,使無線通信進入一新紀元,由此長距離無線電話、傳真與廣播得以快速發展,自稱是無線電之父(Father of Radio)。

清代台灣電信線路圖

  • 登錄號 : M0200507006
  • 長X寬X高: 107.30x93.20x5.20
  • 完成年代: 1877~1877
  • 光緒11年1885年台灣升格設省,派劉銘傳為首任台灣巡撫經營台灣,光緒12年1886年劉銘傳建設台北基隆淡水,延伸彰化至台南計畫,光緒13年1887年建設自淡水至福州,及安平至澎湖的海底電報電線。光緒14年1888年台灣南北間電報電線聯絡終告完成。

我國第一條電報線路圖

  • 登錄號 : M0200507007
  • 長X寬X高: 107.50x93.00x5.30
  • 完成年代: 1905~1905
  • 清朝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設置「南北洋電報」經清廷批准,於光緒七年(1881年)3月起創設由天津陸路循運河以至江北,越長江至鎮江達於上海之津滬電報線,工程歷八個月竣工,1881年11月8日(1881年12月28日)開放收發電報,這是我國在大陸建設的第一條電報線路(我國第一條電報線路在台灣)。

中德初次試通無線電傳真的歷史地圖

  • 登錄號 : M0200507008
  • 長X寬X高: 107.70x93.30x4.80
  • 完成年代: 1930~1930
  • 紀錄中德初次試通無線電傳真的前後歷史過程及過程中有功人物事蹟。

漢口電話簿

  • 登錄號 : M0200507009
  • 長X寬X高: 107.80x93.30x4.80
  • 完成年代: 1914~1914
  • 早期刊載漢口地區電話用戶的名稱、電話號碼及裝設地址。

真蹟電報機系統方塊圖

  • 登錄號 : M0200507010
  • 長X寬X高: 91.20x75.90x3.90
  • 完成年代:
  • 真蹟電報(TELE FAX)是利用掃描技術,透過電信網路把固定圖像或文子從一個地點傳送到另一地點,並以紀錄形式複製出來的一種電報通信方式,此為其系統方塊圖。

電報電碼編製圖

  • 登錄號 : M0200507011
  • 長X寬X高: 75.80x91.20x3.80
  • 完成年代:
  • 電報通信的語言是由電碼符號組成的。電報通信最早是由美國的摩爾斯在1844年發明的,所以電碼符號也被叫做摩爾斯電碼(Morse code)。電碼 符號由兩種基本信號和不同的間隔時間組成:短促的點信號“ .”,讀“ 的 ”(Di);保持一定時間的長信號“─”,讀“答 ─”(Da)。

西門子1000型電傳打字機

  • 登錄號 : M0200507012
  • 長X寬X高: 66.50x52.70x96.00
  • 完成年代: 1979~1979
  • 西門子電傳打字機由鍵盤、發送器、接收器及打印機組成,並附設打孔機及讀帶機。發報時,按下某一字元鍵,就能將該字元的電碼信號自動發送到通道;收報時,能自動接收來自通道的電碼信號,並列印出相應的字元。

高氏中文捲筒式電報打字機鍵盤轉換器(MODEL600)

  • 登錄號 : M0200507014
  • 長X寬X高: 53.00x45.00x50.00
  • 完成年代: 1965~1965
  • 本設備為高氏中文捲筒式電報打字機鍵盤用轉換器,可將鍵盤的中文輸入轉換為電報符碼輸出。

Tape Reader 紙條發送器

  • 登錄號 : M0200507015
  • 長X寬X高: 43.00x16.00x20.00
  • 完成年代: 1965~1965
  • 日本OKI 公司生產的電傳打字機,主要分成主機(含選擇器、鍵盤及印字部分)、紙條鑿孔器及紙條發送器等三部分,均可獨立作業。本品為紙條發送器,能將已鑿5-bit baudot code 電碼紙條上的電文,傳送至對方的電傳打字機收報。

紙條鑿孔器

  • 登錄號 : M0200507016
  • 長X寬X高: 36.50x18.00x26.00
  • 完成年代: 1965~1965
  • 日本OKI 公司生產的電傳打字機,主要分成主機(含選擇器、鍵盤及印字部分) 、 紙條鑿孔器及紙條發送器等三部分,均可獨立作業。本品屬紙條鑿孔器,能將電路上 5 bit Baudot code 電文的電碼,鑿出相對應的電碼孔在紙條上,再使用紙條發送器轉發至對方的電傳打字機收報。或先將電文鑿在紙條上,等可以發送時,再用紙條發送器發送電文,可縮短發報時間。

電鐘(母鐘及配電盤)

  • 登錄號 : M0200507017
  • 長X寬X高: 60.00x32.00x150.00
  • 完成年代: 1957~1957
  • 電信機房內通信設備所需的電源透過配電盤分送, 值機人員可在面板操控,以確保通信電源安全暢通。而電鐘母鐘 顧名思義是以電源驅動同步馬達轉動的時鐘,供作通信時記錄時間的標準母鐘,惟現代電信科技進步,已由同步網路連線的高精準原子母鐘取代。

電鐘(母鐘及配電盤)

  • 登錄號 : M0200507018
  • 長X寬X高: 53.60x17.00x70.00
  • 完成年代: 1957~1957
  • 電信機房內通信設備所需的電源透過配電盤分送, 值機人員可在面板操控,以確保通信電源安全暢通。而電鐘母鐘 顧名思義是以電源驅動同步馬達轉動的時鐘,供作通信時記錄時間的標準母鐘,惟現代電信科技進步,已由同步網路連線的高精準原子母鐘取代。

微波系統裝設過程(二)

  • 登錄號 : M0200507019
  • 長X寬X高: 203.20x65.70x0.50
  • 完成年代:
  • 以圖片闡述微波系統裝設過程,令人了解施工的辛勞。

電話交換原理簡圖

  • 登錄號 : M0200507020
  • 長X寬X高: 91.20x76.00x3.60
  • 完成年代:
  • 此看板是以圖文解說方式,簡單闡述電話交換的基本原理,讓一般民眾對電話交換原理有所了解。
資料筆數【1,873】頁數【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