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990)電信大競爭

(1990)電信大競爭

中華電信公司的成立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典禮:頒授印信

問問長輩,以前都是叫做「電信局」,然而現在卻是「中華電信」;為什麼要改名呢?這跟台灣電信的自由化有關。


之前「自備電話機」的故事,講的就是台灣電信產業隨著世界的潮流,由政府獨資經營的狀況,逐漸轉變成為開放民間廠商經營的局面,而原先政府成立的「電信局」,從1996年7月1日起,變成職司監督與政策制定的電信總局,以及專注於營運的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的電信產業也因而邁入了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許多國際知名電信公司,紛紛進入台灣電信市場,在多強競爭的局面之下,各式各樣的電信服務不斷推出;不過,得利最多的就是廣大的消費者,每個人所享有的電信服務之質與量皆大幅提升。

行動電話的出現

1989年AMPS行動電話

這台看來相當沉重的、大大的、方型的機器是什麼? 答案是:行動電話。


如果要你背著它出門,就像是帶著手機一樣,你大概不願意吧;不過,想當年這可是個拉風得不得了的通信設備哦。 這是第一代背帶式話機,由於當年話機昂貴、門號有限,因此使用者多半都是重要人士或是富裕人家,加上話機很重,因此多半是由隨從或秘書背著話機跟隨在後,這款話機因而被稱為「大哥大」,而且這個名稱還沿用到現在呢。


全世界第一支手控式行動電話於1959年由摩托羅拉公司推出,話筒造型類似軍事用的無線電。台灣最早的行動電話系統為類比式(Advance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從1989年正式開台營運,由於具有無遠弗屆之特性,因此大受歡迎,加上門號有限,要辦支手機還要排隊呢。為了因應民眾需求,因此開始加強基地台之建設。


到了1997年底,隨著電信產業的開放民營,包括:東信、和信、遠傳、台哥大、泛亞等民營電信公司陸續加入營運,以及社會對於行動通信的廣大需求,在短短一年多,台灣行動電話普及率就從7%上升到30%;「人手一機」甚至「人手不只一機」,是台灣隨處可見的景象。

行動電話的原理

行動電話基地台的機房

當你拿起行動電話講個不停時,你可曾想過,隨地都可通話的行動電話,究竟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只要幾秒鐘,你就可以和對方通上話。


為了讓行動電話隨地皆可通話,必須建立一個由電磁波傳送訊息的空中網路,所以要在各地建置基地台。電磁波的特性是頻率越高、可傳送距離越短,超過一定距離電磁波即無法傳遞,所以行動電話的基地台運用「蜂巢式」的概念來建置,好讓每個基地台擴大可傳送的區域,如此就可提高電磁波有效使用率。


當我們使用行動電話時,很多設備及技術必須在短短幾秒鐘內運作完成。首先,發話人的聲音必須透過變頻,轉碼的技術轉換成數位資料後,藉由多工連接的技術,從行動電話中同時傳遞到基地台及其他各種通信設備,搜尋受話人的各種資料及資訊,再予傳送,然後經由復頻技術把數位聲音恢復成類比,最後由受話人接收。

中新衛星

衛星通信系統之地面接收站

台灣面積雖然不大,但因地形複雜,有崇山峻嶺亦有偏遠離島,因此通信仍有死角;為了克服此問題,因此建置了多項衛星通信系統,以解決高山、離島等偏遠地區之通信需求。


為了與國際的接軌,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合資打造了一個中新衛星,1998年衛星成功發射升空。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各自擁有7個C頻及8個Ku轉播頻道,除了提供亞太地區之衛星通信和視訊廣播服務之外,尚可將衛星通信服務擴及西太平洋地區及印度洋地區。目前衛星之操控採雙主控模式,控制站分別設在陽明山和新加坡,兩站輪流操控衛星,並有專線互相傳遞訊息。

災難中的通信

裝置免費之公用電話供災區民眾使用

看看這張照片,咦,怎麼這麼好,街上還有免費電話可以打?這是921大地震之後,設在災區供民眾免費使用的電話。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中部地區許多電信機房、線路與基地台的毀損,然而千頭萬緒的救災工作,怎麼可以沒有通信呢。


為了早日恢復電信網路的暢通,中華電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搶修工作,總計重建費用高達11億5仟萬元。中華電信提供了許多衛星行動電話,供救災、警消、醫療單位等緊急連絡使用,也在街頭設置免費公用電話供民眾撥打,並在南投成立救災指揮中心,展開電信災害搶救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修復。以南投中央機房之重建工作為例,工作人員日以繼夜在兩星期內建設完成一部39000門交換機,此種修復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降低自殺率的公用電話

從1997年起中華電信會在母親節當天提供免費的孝親電話服務,當天所有島上部隊都會帶著官兵來排隊打電話

遠在北疆的馬祖,直到1989年才在南竿與北竿,各裝設了3部和1部公用電話亭,並透過人工長途電話打回台灣;在此之前,馬祖與台灣本島之間僅有軍用電話。


馬祖當地由於駐軍甚多,公用電話大幅紓解了駐軍的思鄉情緒,也造就了公用電話之前由早到晚、大排長龍的景象,如果有人佔線過久甚至會被圍毆。


1990年馬祖裝設多部卡式公用電話,且開放對台單向直撥長途,1991年更首度在偏僻的「高登」及「亮島」各裝了一部卡式公用電話;此二島上有數百名駐軍,電話接通後的當天,大家都徹夜排隊打電話回家。據當年的軍方指揮官說,公用電話讓高登及亮島上原本頗高的自殺率幾乎降為零,因為公用電話為島上官兵建立起與親人即時的、溫暖的聯繫。

光世代

我們的未來將生活在一個「光世代」中。 什麼是光世代,簡單來說就是由光纖構築成通信網路的時代。


台灣第一條光纖的鋪設是在1979年,因為光纖的傳輸功能非常良好,所以之後就開始將全台的有線傳輸線路由銅纜換成光纖;這是一個環島的大工程。在陸地部分,西部有沿著高速公路與省道鋪設的超大容量幹線光纜通信系統,東部則有沿著公路與鐵路的大容量幹線光纜通信系統;這兩個通信系統,已經構成環島、多路由化之光纜通信系統,這幾年則還在繼續加強建設,讓光纖可以拉到每一戶人家中去。


在海底電纜部分,則架設了台灣-澎湖、台灣-金門、台灣-馬祖等海纜光纖通信系統,以提供離島地區穩定與高品質的通信。 早期由於金門、馬祖為軍事要塞,因此在1960年代即建設了經澎湖到金門的海底同軸電纜,並成為金門地區對外的通訊命脈;但是此電纜經常被勾損而屢斷屢修,1990年代建設完成之新的光纖海纜則大幅改善了此種狀況。後來為增加備援,且又增建了第二路由光纜。

更新日期:1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