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典藏文物

典藏文物

清末電報海纜

清末電報海纜

  • 登錄號 : M0201924001
  • 長X寬X高: 30.50x5.00x5.00
  • 完成年代: 1880~
  • 功能用途: 首批海底通訊電纜提供電報通訊,後來開始引入電話通訊,以及網際網路通訊。現代的電纜還使用了光纖技術,並且設立更先進的電話通訊、網際網路與專用數據通訊,被稱為海底光纜。海底光纜不僅歷史悠久,對比通訊衛星在傳輸數據上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雖然人造衛星的方案看似簡單不少,但是通信衛星均部屬在3.5萬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軌道或甚至更遠的閃電軌道上,封包來回花費的時間與海底光纜相比會長很多,通訊品質和速度也無法與之相比。 2013年,中華電信海纜鋪設人員於台灣到馬組第三光纖海纜施工掃海時,在靠近馬祖附近,勾撈到二條沿著中國大陸海岸佈放的清末時期的電報海纜:一為1883年,福州-上海,449海里;另一為1884年,福州-香港,471海里,皆為大東電報公司所有。此條海纜已在海中沉睡一百多年,被勾撈上岸,實屬偶然,也見證了台灣電信在清末的發展里程。
  • 特色: 首批海底通訊電纜提供電報通訊,後來開始引入電話通訊,以及網際網路通訊。現代的電纜還使用了光纖技術,並且設立更先進的電話通訊、網際網路與專用數據通訊,被稱為海底光纜。海底光纜不僅歷史悠久,對比通訊衛星在傳輸數據上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雖然人造衛星的方案看似簡單不少,但是通信衛星均部屬在3.5萬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軌道或甚至更遠的閃電軌道上,封包來回花費的時間與海底光纜相比會長很多,通訊品質和速度也無法與之相比。 2013年,中華電信海纜鋪設人員於台灣到馬組第三光纖海纜施工掃海時,在靠近馬祖附近,勾撈到二條沿著中國大陸海岸佈放的清末時期的電報海纜:一為1883年,福州-上海,449海里;另一為1884年,福州-香港,471海里,皆為大東電報公司所有。此條海纜已在海中沉睡一百多年,被勾撈上岸,實屬偶然,也見證了台灣電信在清末的發展里程。